5P學員的PMP考試之路--PMP考試經驗
PMP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項目管理方面權威的認證。起初對PMP的了解,還是剛入職不久幾位老同事對其俗稱的調侃。隨著工作中接觸的項目越來越多,讓我感覺自己在項目管理中如何做到高效高質量的管理缺少方法論的指導。隨之PMP就進入了我的Goal List中。解疑答惑、掌握項目管理方法,提升職場能力就是我報考PMP的目的。 拿到PMBOK書本的一刻,覺得書本好厚,翻了幾頁覺得內容比較抽象,遂放棄,等待開班后老師講解。4月25日第一次上課,上課地點不熟悉讓我在張江園區轉了幾圈才找到教室。不過Frank詼諧幽默的授課,生動形象的案例剖析,讓我覺得不是枯燥的教條式講課。每次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習題練習,讓我每次聽課收效甚大。進過5次課堂學習,以及2次模擬考試講解,讓我也體驗到了學習過程的漸進明細。清暉發的5次模擬試題,我基本上保持在145分左右,對我考試通過增加不少信心。 6月27日隨清暉大巴赴蘇州考點參加考試。清暉充分細致的準備,考前串講,考場中提供茶點,這些都對考生產生了積極影響,減少了考生的緊張情緒。考試時感覺自己狀態不錯,3個多小時完成答題,隨后利用剩余時間對大部分題目進行了仔細檢查,確保沒有粗心大意選錯答案。最終交卷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能通過。 幾個禮拜的等待,最后考試成績公布的時刻,我登錄PMI網站查看自己的成績:5P。有些意外,有些激動,也有些淡定。這是對我這段時間辛勤備考最好的回饋。 下面談談個人在備考期間對PMP考試的幾點感想,希望給今后準備PMP考試的同學們能有些許參考價值: 1. 對PMBOK的知識體系作分拆并提煉總結。 PMBOK書是根據10大過程組,47個過程的ITTO順序編寫。我們在通讀整本書之后,可以將內容進行分解學習。比如第1,2,3章是一個總領概述的章節,可以作為一個版塊學習。第4至8章是PMP中核心內容,按照Frank說法是項目管理的硬技術,特別是很多知識點是相通的,這部分也作為一個版塊學習。第9至13章是軟技術,特別是9,10,13章涉及到人的管理,也是可以一塊學習的。由于前面硬技術章節篇幅較多,內容較難,很多同學可能看了一半就跳過學習后面章節,個人認為這樣學習會打散知識體系。我們需要在學習PMBOK的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我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同學學習PMP的一個目的。 對于PMBOK中的知識,要善于提煉總結,比如很多章節中提到的前人提出的思想,這些就可以提取出來集中記憶,不用每次再去翻閱書本。另外,對于重要的考點,比如質量管理中的各類圖表,采購管理中的合同種類,風險管理中的風險應對措施,掙值管理,等等,這些重點內容都是需要提煉摘錄出來,總結各種適用場景和例子,并強化記憶。還有,規劃過程組、監控過程組中的很多過程ITTO比較類似,這個也可以融合記憶。 2. 挑選一本合適的輔助教材及習題集。 初看PMBOK,由于該書講的是體系、標準,決定了這本書內容是較為晦澀難懂的。雖然Frank上課幫助我們對內容抽絲剝繭,清暉提供的培訓講義提供了很多PMBOK之外的知識。但是作為PMP認證,最終是要通過量化的應試來檢驗我們的學習成績。這樣,一本具有針對性的實戰型的輔助教材就非常有必要。我對參考書的選擇條件是:(1)不能簡單的羅列PMBOK內容,而是能夠深入淺出的幫助我們理解PMBOK;(2)在分析PMBOK內容的同時能有較多的習題作為課后練習,并且有題解,標明考題內容出處。目前市面上PMP參考書比較多,挑選一本適合自己的作為PMP伴讀材料應該不是特別困難。 3. 理解并掌握PMI的理念。 PMBOK闡述的是公認的普遍認可的項目管理方法,而不像數學那樣1是1,2是2,就會存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由于考題是PMI機構出題,所以很多情況就是在考驗同學對PMI理念的理解。在學習備考過程中,需要不斷理解并提煉總結PMI理念,比如計劃、風險、預防、變更管理,總結經驗教訓,這些都是PMBOK中貫穿10大知識領域的重要理念,掌握了這些知識后,對于試題的題解有非常大的幫助。 4. 關于備考準備。 個人覺得對于PMP學時,2個月的備考時間,每天保持2個小時的高效學習,就應該能保證PMP考試通過。我其實也是在開班前一周才進入備考狀態。雖然期間由于工作原因中斷了幾天,但是利用周末時間把學時給補上了。 考試時間4個小時,別看時間較長,但是題量也大(200題),有些題目冗長,讓大家抓不住重點,很多人沒有經歷過如此長時間的考試。因此2次模擬考試訓練以及5套課后模擬題,就尤為重要,這是對自身掌握PMP知識最好的檢驗,也是對實戰考試的演練。通過這幾次模擬考試,提升了快速抓住題干,定位試題考點的能力,也對自己的知識薄弱點進行了強化學習。同時也在模擬中評估了自己答題所需時間,涂答題卡消耗時間,這些都是作為最終考試時間安排的策略依據。 另外,關于47個過程的ITTO,很多人抱怨記不住,其實直到臨考時我也沒有背熟。但是由于考試是選擇題,而且考點更多是應用,而不是記憶。因此對于ITTO,更多是要理解,死記硬背只是一種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