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試經驗--百戰歸來再讀書
報名參加PMP培訓和PMP考試,是一個吐故納新的機會。 每個學員都是親歷過項目管理的人,各個行業,大小規模;有人突然有一天覺得自己需要系統梳理項目管理的知識,有的人僅僅是需要一張PMP證書來提升職位或薪水。不論哪種情況,你都被強迫在準備PMP考試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聯想,不斷把你的項目管理故事講出來給大家聽,因為這是保證你和大家理解枯燥的PMBOK且不走神的絕佳辦法。 報名神州巨龍的當天,銷售姑娘跑到我辦公室,送來了發票,PMBOK和參考資料。PMBOK其實是非常規整的一本書,先講項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將項目管理分為五大過程組(包含42個過程),接著就將42個過程分門別類地順次展開。 杜崗坡老師一上課就開始帶著我們從第一頁翻到第200+頁,從第一章跳到第七章然后再跳回來第一章……PMBOK是集合了眾多項目管理案例抽象出來的“最佳操作方式”,并被人為地分出過程組和知識領域;但真實的項目往往是一氣呵成的,在時間和空間上連續的,在執行和溝通過程中是復雜甚至是混亂的,所以邊界干凈的知識模塊,被反復串聯、并聯,編制成一張項目管理網絡圖。 僅僅看這張圖是沒有意義的,很多名詞根本不像人話,很多邏輯聯系看上去并不十分合理。這時候,擁有不同背景的同學就非常有價值,總會有同學站起來講述自己的項目管理故事,闡釋一個讓大家撓頭的名詞或者過程,比如質量保證和質量監控的區別。 聽別人講故事的時候,我自己也會聯系自己做過的和正在做的項目。一邊琢磨,一邊聽老師和同學講述項目管理經驗,沒準兒就在那個瞬間得到啟示,獲得對項目管理的新見解,或者發現自己項目改進的空間。 一群中國人學習老美的項目管理經驗,你能期待遇到很多有趣的文化沖突。 杜崗坡老師說:你公司的項目管理不是這么做的吧?很多中國公司的項目管理都不是這么做的。中國社會講人情,不是什么都要落實到紙面的,我們不需要那么多的文件更新;但是老美喜歡落實到紙面,以后扯皮的時候有道理可講。 吳永達老師總是說:你不要總是想到你的項目是怎么做的,你要想,PMI的那幫老美希望你怎么做。 一道題:你是項目經理,供應商給你郵件,說你的手下要求他們開展了一項合同以外的工作,現在他們需要你們公司給他們付款,你該怎么做? A付款,并修改項目管理流程,保證以后不出現類似事情; B不付款,因為超出了合同范圍。 正確答案是A,但是90%的同學選了其他答案,爭議的焦點是在該不該付款。 “當然不給錢了,我都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完成了這個工作,哪兒能就立馬給錢?”同學爭辯。 “同學,收起你的中國式思維,PMI出題人的基本假設是大家都是誠實的。”吳老師說。 總之,學習和報考PMP是一個讓人沉靜反思的過程,也是一個開闊眼界、接受思維激蕩的過程。但是,這是一門不容易出師的學問;即使是拿到證書后,我發現自己離項目管理專家還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