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手中的PMP考試資料(PMP考試經驗)
學習PMP,我用了最乖的方法,非常老實地看了書,共計:《pmbok》,7遍;《汪博士解讀》,2遍;《易老師講義》,手抄了一遍;《孫老師47過程錄音》,N遍;《模擬題》全部做完。 學習沒有捷徑,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復習,這一定是通過pmp最基本的條件;但學習又要有方法,看書不一定要很多遍,適合自己的節奏就是好辦法。我相信很多人覺得這并不是簡單易行的好辦法,“時間不夠”“看書想睡覺”“看不下去”…這僅僅是我個人覺得最負責的方法,對成績負責,對自己負責。 【對于背誦,我想說】 47個過程,這個是必須要背的。這47個過程就是PMBOK的基本結構,要考試的一本書,連基本結構如果都背不出來,實在沒理由原諒啊。 輸入輸出工具技術,就是ITO,我建議大家還是盡可能多地背。我的方法是把10大領域分成4塊 。 ① 項目的四大核心指標是,“多、快、好、省”,也就是范圍,進度,質量,成本。我分的第一塊是“快,省”,也就是最看重的進度,成本。它們比較相似,可以結合起來背誦。進度一章的輸入看似很多,我將它們分成[來自本章]和[來自外章],比如排列活動順序這一過程的輸入是4+1,估算活動資源是3+3…這樣就會好記很多(事業環境因素和組織過程資產我默認為每個過程都有的輸入,所以就沒有算進去了)。 ② “好,多”,也就是范圍,質量。 ③人力資源、溝通、干系人(和人打交道) ④整合,采購,風險。(其他類) 這個邏輯不太對的分法一看就是沒做過項目的人,但原本很大塊的東西,這么一分,也就變得容易夠得著了。所以還是那句,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對于做題,我想說】 弘博發的7套模擬題是幫助我們理解PMI出題的思路:“相對最好、首先做、接下來做”,盡量多做,正確率不高不重要,但是不懂的題目要弄明白,不是背誦知識點,而是搞懂“4個貌似都對的答案,為什么選這個”。 【對于成績,我想說】 有組員問我這么努力才這點成績。確實,白天忙,晚上陪兩歲的女兒。也就這樣,基本上利用午休和晚上11點才有時間看書,用最實誠的方法老實看書,一般都不少于2個小時,這樣的投入似乎和得到的成績不成正比。然而,換個角度,一個外行人,因為喜歡項目管理這套方法論,能為之堅持學習,在這過程中得到的感悟和改變,在我看來,遠遠比這個成績來得珍貴得多。 【最重要,我想說】 感謝用行動支持我的老公,感謝乖巧聽話的女兒,還要感謝幫我在這114天里提神的鐵觀音,生普,金駿眉,茉莉龍珠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