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試原來沒有這么難--PMP備考經驗
一入行,同期的同事們就商量著要去考“拍馬屁”(PMP考試),那時候我對于PMP具體是怎么一回事完全沒有頭緒,聽聽就算了。幾年之后,在內部的一份資格表上,才發現同期的同事們八成都通過了PMP的考試,這時候我才有點著急起來。 介紹人轉介紹人,又聽了幾個同事的介紹,幾個轉折以后,我參加了PMP培訓班,大概13年11月份拿到教材,厚厚的一本,我倒也沒有太多感覺,簡單地翻了一下,真正詳細講解的大概四百多頁。還有三四個月時間,還可以慢慢來。 2013年的12月開始看PMBOK第五版,看第一遍的時候簡直是看天書。雖然我之前有過一些IT編程方面的理論知識做鋪墊,但初次接觸PMP還是讓我覺得自己入不了門。于是乎,只有用筆仔仔細細地一個詞一個詞地在書上摳。每個知識點,都圈圈點點,比照書后以及其它地方的解釋,詳細地做注解。第一遍讀得最艱難,每天讀三四個小時,讀了一個月,終于把書給讀了第一遍。 讀完第一遍后,疑惑還是很多,參照老師的書,做一些習題,因為基本上看了前面錯后面,錯誤率非常的高。但是腦海里有一點點印象,不再是以前的完全一竅不通了。 然后是上課,聽老師講了幾節課,我是帶著疑問上課的,順著老師的思路一路走下來,原先疑惑的地方豁然而解。第二遍看PMBOK的時候,看一章,做一章的習題,這時候錯誤率就明顯低很多了。基本上正確率達到了八成。但是心中還是沒有太大的把握,總覺得自己有很多東西沒有記,沒有背,心里沒底。 模一考完后,沒有對答案,自我感覺分數在140分上下,結果卻是170分,大大超過了我的預期。講解題目的時候,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對在那里。從第一次PMP模擬考開始,才算真正認識了自己,不再是糊里糊涂了。 模二,模三基本上就是在鞏固了,查漏補缺。我很怕自己丟下書本之后迅速忘記了,所以每天堅持至少學習三個小時。做題,或者看書,保持一種熱身的狀態。 因為PMBOK輸入輸出和工具容易混淆,而且沒有太多技巧,太早背容易忘記。所以考前一周,我才真正開始背輸入、輸出、工具。比如“專家判斷”,幾乎出現在每個過程里,那就記沒有它的那幾個過程。而那些只出現一兩次的輸入輸出工具,就專門記憶這幾次。 再特別講一講考試時候。我平時做PMP模擬考的題目,基本上三個小時左右就夠了,而真實考試中,時間緊到在交卷前十分鐘才填完答題卡。考試中,要讀懂PMP題目真的要花不少時間。PMP英語和中文的表達語序詞匯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別,讀英語原文題目基本上沒有歧義,但是讀中文題目,相近的詞比如“日程”和“日歷”,如果細分起來就很容易造成歧義了。而且,翻譯基本上是直譯而不是意譯,所以讀起來很拗口,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在考試中遇到的一句話:“為了不使以上提及的結果發生,以下哪一項是你很可能應該已經做了”。所以,在平時要鍛煉自己審題能力和控制好做題時間,以免臨場發揮失常。 走出PMP考場時,我對自己能不能通過都很懷疑——不虛偽,很真實的內心想法,對自己很沒有信心。成績公布,居然有4P1M,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可以有這么好的成績。回想這幾個月,驀然回首,才發現已經走出去很遠了,但前面還有更遠的路,與各位共勉。 重視困難,但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