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方法+1%的努力=PMP順利通過
PMP考試過去已有1個多月了,至今才寫考試心得。為何考完這么久才寫項目總結,也不是我懶,而是考試成績不理想,與預期落差很大,影響了心情。但我想我應該把備考中存在的問題和一些經驗寫出來,留給想考和正在備考的同學,希望能幫助他們順利通過。PMP中反復強調項目一定要有收尾,只有通過正式收尾,項目才能關閉。寫這個心得也是為了使這個PMP考試項目能夠正式關閉。 我報了2015年11月的課程,但是在2016年的3月考試。期間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對時間來說備考是完全足夠的,甚至是富余的了。我聽完第一遍課程后,就進行了復習。先是紅皮書一遍,接著黃皮書一遍,期間看完一節做一節章節題。這是大家普遍復習的方法。效果也很理想,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思路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期間過年沒有看書,年后的課程想去聽第二遍,但是遲遲未去。后期的備考我沒有看紅皮書,看了2遍黃皮書,弘博發的試卷全部做完了,考過是沒問題的了,但是這次考試成績非常不理想。我仔細回憶了我的備考過程,發現中間的一些問題。 一、首先PMP最重要的是紅皮書。 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紅皮書就是基礎。由于紅皮書的晦澀難懂,所以我只看了一遍。黃皮書通俗易懂,歸納到位,以為看了黃皮書便萬事大吉,事事偏不如此。紅皮書確實很重要,建議紅皮書看三遍,黃皮書2遍。紅皮書對PMP思維的形成非常重要,而PMP思維對于考試來說,是最重要的。黃皮書雖然便于閱讀和記憶,但是對PMP思維的形成作用不明顯,可以把黃皮書看成總結歸納和便于記憶的書。 二、其次是PMP考試思維。 這個可以理解為情商---美式情商。這是我最欠缺的,導致我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我們總是把PMP考試看成記憶背誦的考試,比如背ITO之類的,可是考試全是情景題,這也是大勢所趨。便對于記憶型的考生很不利,因為中國考生的教育模式導致我們考試就是背和記,而忽略了思維的形成。什么是PMP思維?就是利用PMP的知識,以最好的方式來處理項目中的事情。所以PMP考試就變成了在4個小時內更好的處理200件事情的考試。這就完全考的是思維了,記憶知識點便顯得不是最重要的了。所以我想這是考生最應該去下功夫的地方。 三、最后便是知識點的掌握。 孫志斌老師總結的八大線索和日歷非常重要,這也是考試的?键c,此外對記憶ITO也是很有幫助。黃皮書中知識點的歸納非常到位,要多看一看,那么,知識點的掌握就很簡單了。弘博提供的卷子我個人認為只做后面4套就夠了,其他的重復太多,做多了反而形成背答案的習慣。 以上是我總結的一些備考心得,希望能為同學提供些幫助,也祝愿更多的人取得PMP證書,獲得好成績! |